历经1500年风雨的云冈石窟,如今以全新姿态与上海市民游客展开“线下对话”。10月9日,作为上海文旅重量级文博大展之一的《云海相望——云冈石窟艺术特展》,在虹口区滨港商业中心6 楼趣看美术馆启幕,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26日,让观众足不出沪便能触摸北魏石窟艺术的璀璨文明。
游客参观云冈石窟艺术特展 摄影:新民晚报记者周馨(下同)
世界遗产“走”出大同
坐落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,是北魏王朝开凿的大型石窟群,不仅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作,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。2001年12月,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》名录,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。
本次特展以学术为根基,聚焦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核、艺术价值与遗产活化,通过“文物+科技+艺术”的多元组合,让千年遗产“活”起来:既有珍贵的云冈文物原件,也有3D复原石窟、当代艺术创作;既包含VR交互体验,也有长达30分钟的原创数字艺术展演。借助激光造影、全息投影等现代媒介,展览完整呈现了云冈石窟从开凿、保护到当代活化的全历程,搭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。
双展区创新布局
展览打破传统单一展厅模式,以双展区布展构建“看见从未看见,听到从未听到”的观展路径,让学术价值与艺术体验深度融合。
户外展区(今潮 8 弄海派文化中心区):以云冈第12窟“音乐窟”为核心,打造全球首例可移动1:1 3D打印复制洞窟。观众可走进洞窟内部,近距离探索千年石刻的细腻纹理,仿佛穿越回北魏时期,直观感受天宫伎乐翩跹起舞的灵动场景。
室内展区(趣看美术馆):分为“化相”“匠道”“光息”“神往”四个单元,从不同维度解读云冈艺术世界。其中,云冈石窟最具标志性的第20窟佛首,以及首次在上海亮相的第20窟西立佛,作为重磅展品惊艳登场,让观众直面北魏造像的庄严与恢弘。
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
不同于传统文展的“远距离观赏”,本次展览打造全方位沉浸式体验,让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感知、可互动的当下体验。
观众可触摸复制洞窟的千年石壁,感受石刻的温润质感;耳畔还能响起“音乐窟”复原的十余种古乐器声,仿佛北魏乐师现场演奏。
通过数字技术,石壁上的飞天、力士形象将“活”起来,再现古代舞蹈场景;观众还可穿戴北魏服饰与云冈主题服饰,化身“画中人”,沉浸式感受北魏美学。
趣看美术馆全景光影厅的“光息”单元,以近30分钟、7个篇章的激光造像表演,重新定义沉浸式空间。云冈石窟的历史变迁、精美纹样、石刻连环画,以及第12窟伎乐演奏场景,通过4K全景光影、激光雕刻与舞者展演的结合,带领观众踏上跨越1500年的北魏人文艺术之旅。
让文化传承更鲜活
展览不仅有静态展品,更有动态表演与多元配套,让云冈文化“可看、可玩、可带”。
荣获“2023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”的云冈乐舞,首次在上海亮相。这支乐舞由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田晴团队编排,以云冈飞天、力士形象为蓝本,融合北方游牧民族音乐风格,完美再现北魏胡汉艺术交融的乐舞场面,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定期上演。
开幕式上,机器人带来的“云冈力士舞”吸睛无数。这支舞蹈以云冈第9窟十组雕刻为原型,田晴团队历经5年实地考察、翻阅典籍,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与仿真技术,首次用科技复现了这支失传千年的北魏舞蹈,展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
展览期间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、公共教育活动及文化艺术沙龙,深化观众对云冈文化的理解;同时配套多款文创周边,让观众能将“云冈记忆”带回家,扩大石窟艺术的传播广度。
此次上海特展以云冈文化为核心炒股配资官方网站,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,既彰显云冈美学的历史魅力,也以更具时代感的方式,让千年前的匠心传承与艺术价值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,为文化遗产的活化与传播探索新路径。
易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