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配资平台排行,跨越了五千多个年头,朝代更替,历史风云变幻。
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有十位皇帝被冠以“篡位者”的称号,他们通过非正统手段夺取了帝位,身世和功过饱受争议。然而令人深思的是,虽然都是篡位而来,有的皇帝被后世千古骂名缠身,名声败坏;却有的却留下了光辉的历史形象,成为永载史册的英明君主。
胡亥可谓是中国历史上首位通过谋权篡位登基的皇帝。他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,在才能和品行上都远不及其他兄长。秦始皇最看重的继承人其实是他的长子扶苏。
但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在巡视途中突发重病,临终前,他托付赵高代笔诏书,正式册封扶苏为继承人。
展开剩余87%然而,赵高却违背了秦始皇的遗命,暗中联手胡亥和丞相李斯,伪造圣旨,诬陷扶苏并赐其死刑,随后立胡亥为帝。
胡亥登基后,不仅大肆迫害兄弟姐妹,还沉溺于奢靡享乐,导致民不聊生,民众纷纷揭竿而起。最终,秦朝的统治在他的手中迅速走向崩溃。
王莽是这十位篡位者中最为独特的一位,因为他提出了许多极具现代气息的改革思想,有人甚至戏称他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的改革者。
王莽最初身份为汉朝的外戚,那个时期的汉朝极为倚重外戚,导致外戚势力不断膨胀,最终形成强大的政治集团,严重威胁皇权。
而彼时汉朝已人心涣散,王莽抓住这一机遇,借助其颇具现代色彩的“均田制”思想,提出将土地重新分配给百姓,这一政策极具诱惑力,深得百姓支持,推举他称帝。
王莽称帝后,立即推行土地重新分配的政策,却触动了地主阶层的根本利益,地主们纷纷联合起来支持其他有权势的人,企图推翻王莽。
最终,刘秀领导的力量推翻了王莽,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开国又被灭国的皇帝。
东汉末年群雄并起,战乱不断。曹操虽权倾朝野,但仍未自称帝,只是挟持汉献帝掌控朝政。
公元220年,曹操去世,曹丕不愿继续忍受臣属身份,直接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皇位,自立为帝,建立曹魏政权。
然而,无论是他逼迫汉献帝退位,还是与弟弟曹植的权力争斗,都令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。曹丕在位期间未能完成统一大业,反而朝政逐渐被司马家族蚕食。
司马家族在曹操时代已积聚强大实力,曹丕即位后更是水涨船高,逐步架空曹魏政权。
司马懿和司马昭虽势力强大,却未亲自称帝,最终由继承人司马炎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让,开创晋朝。
司马炎相较曹丕,有一点优势是完成了当时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,但统一后他沉迷于奢华生活,放任朝臣们也沉迷享乐,忽视国事,导致百姓苦不堪言。
临终时,司马炎将皇位传给儿子司马衷,而司马衷更是昏庸无能,将晋朝和司马家族推向危机深渊。
刘裕在这些篡位皇帝中名气较小,但却是被后世较为认可的一个。他出身草根,祖先乃汉高祖刘邦弟弟的后代,血统正宗,但家道中落,生活贫苦。
为了生存,刘裕离乡背井,曾经养马、从军,屡立战功,逐步升为朝中重臣。
对他不满的是所辅佐的皇帝无能无为,促使刘裕萌生篡位念头,他暗中扩大势力,扶持司马德文登基,但司马德文登基不久便禅让皇位给刘裕,刘裕顺利称帝。
刘裕深知民间疾苦,上位后极力关注百姓生活,为后来的“元嘉之治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隋文帝杨坚是历代篡位皇帝中较为杰出的一位,他虽然夺取北周政权,但其治绩卓著,赢得了后世的认可。
杨坚在位期间,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,实现了南北大一统,同时着力修复被游牧民族破坏的文化遗产。
他本人生活节俭,严厉禁止官员铺张浪费,为隋朝奠定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。
此外,杨坚后宫人数极少,仅有一位闻名遐迩的独孤皇后,这在历代帝王中颇为罕见。
在他的治理下,隋朝呈现一片繁荣景象,百姓安居乐业,因此他的篡位身份很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唯一被诟病的是他将皇位传给了杨广,导致隋朝迅速走向衰亡。
李世民是最为人熟知的篡位皇帝之一,他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,使唐朝达到鼎盛,也成为后代君王的治国楷模,但他的上位之路同样充满争议。
唐高祖李渊极重嫡长子继承制,心中理想的继承人是嫡长子李建成,李渊还特别培养李建成的政治才能。
然而,李世民长期随父征战,军事政治才能卓越,许多名将和文臣倾心追随,这让李建成感受到巨大的威胁。
李世民深知自己若不先发制人,迟早被兄长排挤甚至铲除,且他对皇位的渴望日益强烈。
公元626年,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,果断斩杀李建成,李渊无奈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。
尽管李世民“弑兄夺父”被历代批评,他在位期间无论内政还是军事都取得辉煌成就,因此整体评价极高。
提及朱温,很多人并不熟悉,但他是连接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的重要人物。
朱温起初只是无名小卒,唐朝末年民不聊生,各地纷起义兵,其中著名的黄巢起义席卷一时。
朱温加入黄巢军,凭借才干快速升迁,然而关键时刻却背叛起义军,倒戈投向唐朝,协助镇压叛乱。
他逐渐扩大势力,聚集名将,最终掌握大权,杀死唐哀帝,篡夺帝位,建立后梁,标志五代十国时代的开始。
朱温虽善于军事,却治国无方,导致后梁根基薄弱,未久便被后续政权取代。
如果说朱温是五代十国的开创者,那么赵匡胤就是终结者。
赵匡胤出身军事世家,曾辅佐后周皇帝郭威和柴荣。柴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,南征北战,扩张疆土,推动改革,恢复经济,造福百姓。
柴荣去世后,其幼子柴宗继位,因年幼无法掌权,赵匡胤遂发动“黄袍加身”,篡夺政权,建立北宋。
虽然赵匡胤的举动不符正统,理应遭人非议,但因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,恢复了社会安定,后世对其评价多为褒贬不一。
1398年,明太祖朱元璋驾崩,其孙朱允炆继位。面对藩王势力强大,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以巩固中央权力。
他最先削减的是与朱棣同母的周王,以防其与朱棣联手谋反。接着,逐步削弱其他藩王,甚至导致湘王悲愤自焚,激化了朝廷与藩王的矛盾。
1399年,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推翻朱允炆,自立为帝。
朱棣不仅武功高强,治国有方,五次北伐巩固边疆,大力发展对外贸易,推动经济快速发展。
他还重视文化建设,命人编纂《永乐大典》,成为文化瑰宝。
因此尽管朱棣皇位来历不正,却因政绩卓著,赢得后世敬仰。
这十位篡位帝王,有的凭借机遇逆天改命,治理国家迈向辉煌;有的则荒淫无道,葬送一国江山。看似不同的抉择与结局,其实都是那个乱世中势所必然的产物,归根结底,是时势造英雄。
——《上下五千年》配资平台排行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